虚掷的夏日:关于剩饭的一些思考
Note Details
刚读完,写点第一印象。小说到了后半段,不停的出现“剩饭”这个词。最后一次出现是关于雷奥与阿里安娜的关系的,“她只有在属于其他男人时,才真正属于我–只有当她也成了剩饭时,她才属于我。”
关于剩饭的一些思考
剩饭一样的人
主角雷奥将自己视为”剩饭”,用海贼王里的话说,“我是旧时代的残党,新世代没有可以搭载我的船。”
在1970年代的背景下,世界处在战后经济奇迹的尾声,而主角既没有老一辈的传统价值观,也无法融入新兴的现代社会,他拒绝像周围的人一样坐在办公室里追求乏味的成功。
TODO:后甜美生活的幻灭感。
剩饭一样的生活
雷奥的生活是由朋友间的一堆剩饭拼凑起来的。
雷奥的住处是朋友远行剩下的房子。
雷奥的生计是靠朋友施舍的,工作也是靠朋友的帮助。
雷奥的时间是虚掷的,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,白天常常在城里或者海边闲逛,无钱时则去报社打散工。夜晚降临,雷奥在酒吧或者沙龙陪伴朋友工作后剩下的时间。而夏日假期朋友们长途旅行时,只剩雷奥留在罗马无所事事。
雷奥的生活更像是一种靠残羹剩饭维持的二手生活。
AI Summary:雷奥的生活是拼凑的,“二手”的:住的是朋友暂离剩下的房子,干的是朋友介绍的杂活,收入和物质来源多靠朋友周济。日常很“虚掷”——漫无目的地消磨时间,没有明确的事业和追求。生活方式本身也像“残羹剩饭”,是他人活力和日常的边角料。
剩饭一样的爱情
女主阿里安娜的理想是在罗马学习建筑学,学成之后回到她的家乡威尼斯,去拯救那座正在下沉的城市。但女主从来没有翻开过她的建筑学教材,空有理想,却把时间彻底的虚掷掉了。某种意义上,她和雷奥一样,是失败的理想主义者。
“我真是太不幸了。”她说,“我总是做出错误的选择。现在我要回家,把那些大包小包全甩在他脸上。”
“别这样。”我说。
“为什么不呢?”她说,她的声音开始颤抖。
“我们承担不起这么做的后果。”我说。
我感觉,她属于我。 这种感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烈过,但现在,她属于另一个男人。 真是太倒霉了。 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:她只有在属于其他男人时,才真正地属于我——只有当她也成了剩饭时,她才属于我。
她默默地哭起来,没有发出任何声息。
“别哭。”我说。
这一段很有意思,阿里安娜想要解除与有钱画家的婚约,但两人都知道无法承担后果。没有钱,没有社会地位,无法提供给阿里安娜她想要的物质生活。“只有当她也成了剩饭时,她才属于我。”,这句话讲述了可悲的真相,雷奥作为一个剩饭,没有能力去爱一个正餐。而正餐只有变成剩饭时,才会爱上他,因为那一刻,他们才是同类。
我猜想雷奥的感悟是:你订婚了,但你和画家在一起并不快乐,你做了错误的选择,现在你和我一样是一个失败者,也是剩饭,所以你才来找我。换句话说,阿里安娜想要和一个成功人士相爱,但现在她失败了,所以才想起了雷奥,又一次爱上了雷奥。
更尴尬的是,雷奥永远只是阿里安娜的地下情人,阿里安娜遇到了下一位成功人士,就又会离雷奥而去。正餐只能爱上正餐,剩饭只能爱上剩饭。阿里安娜本质上想要的是正餐(和成功人士相爱),而她自身没有经济实力,但又无法舍弃上流社会的生活,她只是在不如意时才回归剩饭(雷奥)的怀抱,因为这一刻她是上流社会的剩饭。这就代表着,双方的爱都是有条件的:雷奥的爱也是建立在对方的失败基础上。“只有当你也失败时,我才能爱你”。这更像是失败者之间同病相怜的慰藉。
这一段跟《人妻约会指南》奇怪的联动起来了。《指南》试图以逻辑为基础,对两性关系建立一套严谨的公理化体系,来推导得出约炮人妻有理的结论。其实一旦把“人”视作一种资源和商品,把各种“感情”和“生育”问题量化分析,就会变成最优化资源分配问题,再引入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解决方案,那么很容易得到各种的离谱结论。《指南》中一个结论,作为一个卢瑟,人生的最优策略就是吃剩饭。不仅不需要自己承担女方的物质生活,而且还有概率送给苦主一顶铁绿帽。最终结论是,剩饭真香。只想说,如果主角早点接触到这套理论,没准儿最后也不会投海自尽了。
言归正传,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是不可以被资源和商品化的。但事实上,现实社会中到处充斥着“人力资源”这种概念,这种理念可能也会潜移默化很多人对《指南》理论的认同。诚然,现实是残缺的,存在即合理。但不代表我们的理想必须要依附于现实存在及其合理性,雷奥从对格子间的拒绝到最终投海自尽,又何尝不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拒绝以及批判的姿态。
我想到一切都奔向大海,而大海会包容所有,所有那些无法诞生和永远死去的事物。我想到天空打开的那一天,这些事物将会第一次——或者说再一次——获得存在的权利。
TODO:关于罗马
关于罗马的另一种理解,阳光灿烂的温柔乡的终点却是巨大空虚。
那时我每天都去看海。口袋里装上一本书,乘地铁去奥斯提亚,在海边一家小餐馆里读书,度过一天的大部分时光。然后我回到城里,在纳沃纳广场上闲逛,我在那里交了些朋友,都是像我一样四处闲逛的人,大部分是知识分子,他们眼里充满期待,看起来都像流亡者。罗马是我们的城市,她包容我们,抚慰我们。然而到最后我也发现:工作时有时无,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吃不饱饭;旅馆房间又潮湿又阴暗,发黄的、吱吱作响的家具就像是患肝病之人死后留下的干尸。尽管如此,罗马是当时我唯一可以生活的地方。然而如果回忆起那些年,我只能清楚记得极少的几张面孔,极少的事。罗马本身带有一种特殊的醉意,会消除记忆。与其说她是一座城市,不如说是你们内心深处的一部分,一只隐藏的野兽。在她面前,没有任何中间路线,要么就毫无保留地爱她,要么就离开,因为这只温柔的野兽要的就是被爱。不管你们从哪儿来:南方崎岖的绿荫小路,北方起伏的笔直大路,还是你们灵魂的深渊,这座城市唯一收取的过路费就是你们的爱。只要爱这座城市,她就会呈现出你们期望的样子,而你们要做的便是随波逐流,享受当下,荡漾在距离幸福咫尺之遥的地方。你们会拥有灯光闪烁的夏夜;春日里充满活力的清晨,咖啡馆的桌布就像少女的裙裾般随风舞动;寒风刺骨的冬季和漫长的秋天,直到城市看起来病恹恹的,虚弱、疲惫,堆满了踩不出声响的落叶。城市里,你们会看到令人目眩的台阶和喷泉,庙宇的废墟,被废黜的神明夜间的沉默,直到时间失去任何意义,仅仅推动手表继续前行。就这样,你们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,也成为城市的一部分,滋养着她。直到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,你们嗅到来自大海的风,仰望天空时,发现再也没什么可以等待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