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轮下
读书笔记:在轮下
《在轮下》是赫尔曼·黑塞早期的代表作,讲述了天才少年汉斯·吉本拉特在教育体制压迫下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故事。
故事梗概
《在轮下》讲述了天才少年汉斯·吉本拉特的悲剧。他从小被小镇寄予厚望,成为了众人眼中的“天才”,顺利考入神学院。但在学院的高压环境中,他逐渐迷失自我,成绩下滑、情绪低落,最终不得不回到家乡。回到乡下后,他尝试回归正常生活,却发现自己与现实格格不入,最终在一种迷茫、孤独、无助的状态中溺亡。
核心人物与命运分析
汉斯·吉本拉特
- 从小追求卓越,渴望被认可。
- 缺乏自我意识和主动选择能力,被动地接受外界评价。
- 悲剧根源:无法在外部的期望与自我的真实需求之间找到平衡。
海尔纳
- 汉斯的朋友,追求自由与艺术。
- 选择主动逃离学院体制,最终消失于人海。
- 象征一种积极但孤独的反抗模式,未必成功,但至少有自我选择。
艾玛
- 短暂进入汉斯生命的女孩,带来感性的体验与生活气息。
- 象征现实生活与具体的生命体验,汉斯却难以融入其中。
莉泽
- 鹰巷里唯一没有改变的人,永远停留在自己的节奏中。
- 代表另一种人生可能:不被外界束缚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黑塞思想的发展与汉斯悲剧的关系
Question:黑塞晚年倡导“不应太严肃,应主动感受生活”,但汉斯却正是在脱离严肃的学习回到乡下后反而被碾碎,这是否矛盾?
Answer:
- 汉斯的“不严肃”并非主动选择,而是一种被动的放弃和逃避。
- 黑塞晚年所说的“不严肃”,则是觉察后主动、有意识地体验生命。
- 汉斯的悲剧正是黑塞自身反思的起点,年轻时的黑塞曾经历过类似挣扎,但晚年黑塞意识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是主动觉醒,而非被动放弃。
个人感受
这本小说虽然写于1906年,但其对教育体制的批判至今仍有现实意义。
黑塞通过汉斯的悲剧,深刻揭示了僵化的教育制度如何扼杀个性和创造力,以及社会期望与个人天性之间的冲突。
黑塞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敏感少年的心灵挣扎,当汉斯说”我已经不再属于自己”时,那种被异化的痛苦令人心碎。
“他感到自己像一棵被连根拔起的小树,被迫适应新的土壤,却再也无法茁壮成长。”
这句话精准地概括了汉斯的处境,也是对所有在体制中迷失自我的人的写照。
思考与启示
黑塞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一个永恒的问题: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?是培养符合社会期望的”合格人才”,还是帮助每个人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?
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,《在轮下》提醒我们关注教育对个体心灵的影响,警惕那些以成功为名义却扼杀个性的教育方式。
在轮下,我看见了自己
合上书的那一刻,我窗外的天色正慢慢暗下来。城市的灯火逐渐亮起,偶尔有人匆匆经过,忙着自己的事情,而我仍停留在汉斯·吉本拉特短暂而黯淡的生命里,久久无法抽身。
坦白说,读完《在轮下》,我并没有悲伤到想哭的地步。我甚至嘻嘻一笑,觉得这个结局简直太过于典型了,仿佛是黑塞早已为汉斯设定好的命运:从那个被期望的天才,到无人过问的普通少年,最后沉入水底。故事结束时,甚至没人知道汉斯的内心经历过怎样的挣扎——他好像一直在等别人来救他,但没人伸出手。
但仔细想想,笑过之后,我心底的某个角落却突然有点沉重起来。也许是因为汉斯与我竟然如此相似,相似到我一度怀疑黑塞是不是偷偷窥见了我的童年。那些压抑而孤独的日子,那些我以为自己并不在意却一直深埋心底的东西,都被他不动声色地描绘出来。我们都曾是那个别人眼中的“聪明孩子”,都曾带着不属于自己的期望艰难前行。
海尔纳的出现让我有些振奋。他看起来多么自由、勇敢,甚至有点狂妄。他和汉斯之间的友情好像某种命运的短暂交汇:他拉着汉斯走了几步,让他看到自由的可能性。但最终,海尔纳还是走掉了。他走向的是未知,留给汉斯的是不可承受的孤独。
我常常想,如果汉斯预见了自己最后的结局,他会选择另一条路吗?也许他根本无法改变。因为问题从来都不在于他够不够聪明、够不够努力,而在于他是否拥有足够的勇气,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。
我也曾问自己,如果能回到童年,我会怎么做?也许不会像汉斯一样拼命学习,也不会像他一样彻底放弃。我会尝试更早一点去觉察真实的自己,承认自己的恐惧和迷茫,去探索更宽广的可能性。我会努力去寻找那个属于我自己的“鹰巷”,那里也许有个像莉泽一样永远不变的故事讲述者,温柔而坚定地提醒我,不管世界怎么变,有些东西仍然值得珍惜。
黑塞后来写到:“我们不应该过于严肃地活着,人生终究是体验而非负担。”乍一看,这句话和汉斯的悲剧好像有些矛盾。但我渐渐明白,汉斯的问题恰恰是不够主动,不够勇敢,他只是被动地放弃,被动地承受。他的不严肃并非主动选择,而是一种沉重的逃避。
黑塞年轻时的愤怒与无奈,晚年终于转为平静和宽容。而我呢?读完这本书后,我仍然觉得生命的真相或许是荒谬的,嘻嘻,但我并不因此沮丧。我用一种微妙的幽默感去抵抗这种荒谬,我依然相信,只有主动选择与觉察的人,才能真正掌握自由。
合上书,回过神来,窗外的天已经完全黑了。我轻轻笑了一下,打开窗户,让夜晚的风吹进来。街道上仍然车来车往,人们有自己的悲伤与欢乐,自己的坚持与迷茫。我们都曾经或正在“轮下”,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如何去感受,如何去生活。
也许,《在轮下》最打动我的地方,是黑塞告诉我,真正值得恐惧的并不是压迫和孤独,而是忘记了去觉察真实的自我。我愿意记住这一点,带着微笑、勇敢地走下去。
嘻嘻,晚安,汉斯,也晚安,每一个走在“轮上”的人。